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目前主流的高速温度冲击箱都采用“两箱法"或“三箱法"来实现快速转换。
两箱法: 拥有一个高温箱和一个低温箱,测试产品通过一个移动的吊篮(提篮)在两个箱体之间快速切换。
三箱法(更常见): 拥有高温区、低温区和测试区(或称存储区)。通过风向调节阀(风门)的切换,将高温或低温气流快速引入测试区,对样品进行冲击。样品本身不动。
为了实现3-5分钟的极速稳定,以下技术和设计至关重要:
普通的恒温箱是“需要多少冷/热量,就实时产生多少"。而冲击箱为了达到极速,采用的是 “预存大量冷热能量,随时准备释放" 的蓄能模式。
高温蓄热:
大功率加热器: 配备远高于常规需求的加热器(通常为6kW以上,甚至更高),能够在待机状态下快速将高温腔的空气加热并维持在远高于设定点(如+150°C)的水平。
高热容材料: 高温腔室内壁和风道内会填充或使用高比热容的材料(如特种陶瓷、不锈钢等),它们本身就像“热电池"一样储存着巨大的热能。
低温蓄冷: 这是技术难点,也是实现超快速降温的关键。
液氮辅助制冷: 这是最主流且高效的方式。箱体直接连接液氮罐,通过精密电磁阀控制,将-196°C的液氮瞬间喷入低温腔的换热器中,或直接与空气混合。这提供了瞬时制冷功率。
复叠式机械制冷 + 蓄冷器: 对于不使用液氮的机械式冲击箱,会采用多级复叠制冷系统,并搭配一个蓄冷器。蓄冷器内部通常盘有铜管并填充特殊介质(如乙二醇溶液、金属块等)。在待机状态时,制冷系统全力运行,将蓄冷器冷却到远低于设定点(如-80°C)的温度,储存巨大的“冷量"。需要冲击时,风机将空气吹过这个超冷的蓄冷器,瞬间被冷却。
光有能量还不够,必须高效地将能量传递到测试样品上。
大功率离心风机: 配备特殊设计的高转速、大流量离心风机,能够产生高的风速(可能超过20m/s),形成强烈的紊流,打破样品表面的空气边界层,实现高的热交换效率。
优化的风道设计: 风道经过CFD(计算流体动力学)优化,确保气流均匀、覆盖整个测试区域,并能快速将测试区的原有温度空气“吹走"和“置换"为新的高温或低温空气。
如何瞬间改变测试区的环境,同时防止冷热腔互相干扰?
高速驱动机构(两箱法): 采用高性能的伺服电机和传动机构,确保吊篮在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的移动时间被压缩到10秒以内。
高效气动/电动风门(三箱法): 风门的开合动作必须极其迅速、密封严实。当高温风门打开时,低温风门必须紧闭,反之亦然,防止冷热气流短路,影响恢复速度。
高效保温: 箱体采用高性能的聚氨酯泡沫等隔热材料进行整体发泡填充,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腔体温度的干扰和内部冷热量的损失。
硬件是基础,智能控制是大脑。
自适应PID控制: 控制器使用先进的、能够自整定的PID算法。它不仅能根据实时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来调整加热/制冷输出,还能预测温度变化的趋势(例如,在温度接近设定点时提前减小功率),从而有效抑制过冲(Overshoot)和 undershoot,实现快速且平稳的稳定。
前馈控制: 系统会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和当前温度,提前计算出所需的大致能量,并指令加热器或液氮阀进行预动作,而不是等误差出现了再反应。
准备阶段:
高温区持续加热并维持在+150°C(例如设定温度为+85°C)。
低温区通过液氮或蓄冷器持续冷却并维持在-70°C(例如设定温度为-55°C)。
测试区与两区隔绝,处于常温或上一个测试温度。
高温冲击指令:
控制器发出指令,低温风门瞬间紧闭,高温风门瞬间打开。
大功率离心风机将+150°C的高温空气和储存的热能猛烈吹入测试区。
测试区内的常温空气被迅速置换和加热。
稳定过程:
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测试区温度。
当温度接近+85°C时,智能PID控制器开始减小加热器功率,并可能引入少量冷空气进行平衡,防止温度过冲。
由于蓄热充足、风量大、控制精准,温度能在极短时间内(如2-4分钟) 达到+85°C±3°C的稳定状态(依据GB/T 2423.22等标准,稳定通常指进入公差带)。
低温冲击指令:
过程与高温冲击相反。高温风门关闭,低温风门打开。
超低温空气(-70°C)和储存的“冷量"涌入测试区,迅速置换和冷却测试区空气。
控制器精确控制液氮阀的开度或蓄冷器的换热,确保温度快速且平稳地下降到-55°C并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