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实现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的加湿度功能,在技术上比恒温恒湿箱要复杂得多,因为它面临着快速温度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。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:带湿度功能的高低温冲击试验箱,通常被称为 “温湿度冲击试验箱" 或 “三箱式(两箱式)温湿度冲击试验箱"。
下面我将从技术难点、实现原理、具体方案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。
冷凝问题: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快速降温时,试验箱内壁、风道、样品架等部件表面温度会迅速降至露点以下,导致大量水分凝结。这不仅会造成湿度控制的严重滞后和失真,还会产生大量的液态水,可能损坏设备或样品。
湿度响应速度:传统冲击箱的温度变化速率极快(常>30°C/min)。普通的蒸汽加湿或水盘加湿方式响应太慢,无法在温度切换的短时间内建立起目标湿度。
水分残留与交叉污染:在两箱式或三箱式冲击箱中,如果高温高湿箱的气体在切换时进入低温箱,会导致低温箱蒸发器严重结冰,影响制冷效率和设备寿命。
测量精度:在快速变温过程中,准确测量相对湿度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。传感器需要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。
核心思想是:将“湿度"作为一个独立的、可快速切换和建立的环境参数,与“温度冲击"进行集成和协同控制。
这意味着,它不仅仅是“高低温冲击箱"加个“加湿器",而是一套高度复杂的系统整合。
目前主流的实现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:
这是经典、可靠也是应用广泛的方案。
系统结构:
高温箱:用于高温冲击(如+150°C)。
低温箱:用于低温冲击(如-65°C)。
预热/预冷箱(也称蓄能区):这是关键所在。它内部集成了独立的温湿度发生和控制系统。
加湿系统:通常采用高速响应的蒸汽加湿(如石英管加热式或电极式)或超声波加湿,以便快速提升湿度。
除湿系统:通常采用小型压缩机制冷除湿或干燥空气置换法,以便快速降低湿度。
温度控制:有自己的加热器和制冷盘管,可以独立地将空气预处理到目标温度和湿度。
工作流程:
准备阶段:样品始终位于预热/预冷箱中。试验开始前,该系统会提前将箱内的空气调节到第一个冲击条件(例如,高温高湿 +85°C/85%RH 或低温低湿 -40°C/<20%RH)。
冲击阶段:
当需要冲击时,吊篮将样品从预热/预冷箱快速移动到高温箱或低温箱。
关键点:样品是带着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“温湿度环境"进入冲击箱的,这极大地减少了在冲击箱内建立湿度的时间,避免了在冲击箱内直接加湿带来的种种问题。
循环:冲击结束后,吊篮将样品带回预热/预冷箱。该系统会立即开始将箱内环境调节到下一个冲击条件,为下一次冲击做准备。
优点:
湿度控制精确、稳定。
避免了主冲击箱内的冷凝和结冰问题。
技术成熟,可靠性高。
缺点:
设备结构复杂,成本最高。
体积较大。
这种方案尝试在高温箱或测试箱内直接集成一套高速响应的加湿/除湿系统。
技术要点:
超高速加湿:采用超声波阵列加湿器或高压微雾加湿,能在瞬间产生大量水汽,响应速度极快。
强力除湿:在需要低湿条件时,系统会注入干燥的压缩空气或氮气来置换箱内的高湿空气,并结合制冷盘管快速除湿。
先进的算法:控制器需要非常精密的算法,能够预测温度变化对相对湿度的影响,并进行动态补偿。
优点:
可以实现更快的温湿度变化率。
结构可能比独立三箱式稍紧凑。
缺点:
技术难度高,冷凝和结冰的风险仍然很大。
对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耐用性要求苛刻。
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昂。
对于已有的纯温度冲击箱,理论上可以通过外接加湿模块来实现,但实践中问题非常多。
方法:
在设备的进风口或风道内安装一个蒸汽加湿器或超声波加湿器。
面临的巨大挑战:
控制滞后:外置加湿器无法跟上箱内温度的快速变化,湿度会严重失控。
大量冷凝:在降温阶段,加湿的水汽会瞬间在低温的蒸发器盘管和箱壁上凝结成水,甚至结冰,可能导致设备故障。
损坏设备:冷凝水可能进入电气系统或损坏风机等部件。
无法除湿:该方法只能加湿,不能主动除湿,无法实现低湿条件的快速切换。
结论: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应用且能接受极低的性能和可靠性,否则强烈不推荐此方案。
如果您需要采购或开发此类设备,请务必关注以下几点:
湿度范围与变化速率:明确您需要的湿度范围(如10%RH ~ 95%RH)以及在温度冲击过程中的湿度建立时间要求。
冷凝管理:向供应商详细了解他们是如何解决冷凝问题的,例如采用特殊的风道设计、加热式箱体、或对蒸发器进行温度管理等。
传感器类型与位置:询问所使用的湿度传感器类型(通常是电容式高分子薄膜传感器)及其安装位置,确保它能快速、准确地反映测试区的真实环境。
除湿能力:设备如何实现从高湿到低湿的快速转换?是采用干燥空气吹扫还是压缩机制冷除湿?
水源:确认设备对水源水质的要求(通常需要纯净水或去离子水),以防止水垢影响加湿器和传感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