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湿度曲线实现方法

高低温交变试验箱湿度曲线实现方法

点击次数:28 更新时间:2025-08-30

通常,“IEC标准湿度曲线"可能指的是 IEC 60068-2-30《环境试验 第2-30部分:试验 试验Db:交变湿热(12h+12h循环)》 或类似的湿热测试标准。其经典曲线是24小时为一个循环,包含升温加湿、高温高湿、降温和低温高湿四个阶段

下面我将从实现原理、操作步骤、设备要求、关键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说明如何实现。


一、实现原理

高低温交变试验箱(又称“温湿度试验箱")实现湿度控制的核心部件是:

  1. 加湿系统:通常是锅炉蒸汽加湿或电极加湿。将水加热产生纯净蒸汽,然后注入试验箱内的风道中,通过高速气流将水蒸气均匀扩散到工作室中,从而提高相对湿度。

  2. 除湿系统:主要依靠制冷机组。当需要降低湿度时,箱内的制冷蒸发器会工作,其表面温度会远低于箱内空气的露点温度。当湿空气流过冰冷的蒸发器时,水分会凝结成水珠析出,并通过排水管排出箱外,从而有效降低箱内的绝对含湿量,达到除湿的目的。

  3. 控制系统:大脑核心。它根据您设定的温度-湿度-时间曲线,实时采集箱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,通过复杂的PID算法,精确控制加热器、制冷压缩机、加湿器和电磁阀等部件的协同工作,从而让箱内的实际环境紧紧地“跟随"您设定的程序曲线。

简单来说:需要加湿就喷蒸汽,需要除湿就启动压缩机制冷“结露"。


二、操作步骤(以IEC 60068-2-30的Db试验为例)

假设我们要运行一个经典的(12h+12h)循环,其标准曲线要求如下:

  • 阶段1(升温加湿):在3小时内,温度从25℃升至55℃(或40℃),同时湿度升至95%RH。

  • 阶段2(高温高湿):在55℃(或40℃)、95%RH条件下保持9小时。

  • 阶段3(降温):在3到6小时内,温度从55℃(或40℃)降至25℃,此期间湿度应保持在85%RH以上(实际中通常设定为95%RH,因为降温时难控制,容易过冲)。

  • 阶段4(低温高湿):在25℃、95%RH条件下保持12到9小时(与降温时间对应,总周期24小时)。

在试验箱控制器上的操作流程:

  1. 试验准备

    • 确保试验箱储水箱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,防止水垢损坏加湿器和水路。

    • 将样品正确放置在样品架上,确保气流畅通。

    • 检查箱内排水口是否畅通。

  2. 参数设定

    • 在控制器上选择“程式编辑"或“程序设定"模式。

    • 新建一个程序,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段(Segment) 来实现整个循环。以上述曲线为例,可能需要设置4个段:

      段号目标温度目标湿度运行时间备注
      155 ℃95 %RH3 Hrs斜率控制:通常设为快,或指定升温速率
      255 ℃95 %RH9 Hrs保温保湿
      325 ℃95 %RH3-6 Hrs斜率控制:此为关键!必须设定合适的降温速率
      425 ℃95 %RH剩余时间使总时间为24小时
    • 设置循环次数:根据标准要求(如10次、20次等)设置整个程序的循环次数。

  3. 运行监控

    • 启动程序,设备将自动运行。

    • 密切观察前几个循环的实际温湿度曲线是否紧密跟随设定曲线。重点关注降温阶段(段3)的湿度控制,看是否有严重偏离(如湿度暴跌)。

  4. 试验结束

    • 程序自动结束后,设备会停止并发出提示。不要立即打开箱门,防止样品表面产生凝露。通常建议待温度恢复到室温附近再取出样品。


三、设备要求与选型

并非所有的高低温箱都能实现这类交变湿热曲线,选购时需特别注意:

  1. 制冷能力:这是实现降温阶段湿度控制的关键。设备必须有足够大的制冷功率,才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快速将温度降下来,同时还能有效除湿以维持高湿度(防止因降温导致相对湿度飙升超过100%而结露)。压缩机功率不足是导致降温段湿度失控常见的原因。

  2. 加湿能力:加湿器的功率要足够大,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将湿度提升到95%RH。

  3. 控制精度:温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和控制算法的优劣直接决定曲线的符合度。选择皓天的设备通常更有保障。

  4. 水系统:必须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,否则会很快损坏加湿器和湿度传感器。

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

  1. 降温段湿度控制:这是大的技术难点。降温时,如果制冷除湿能力太强,绝对含湿量下降太快,会导致湿度远低于设定值(如掉到70-80%RH);如果制冷能力太弱,降温太慢,又会导致测试时间延长。解决方案是:选择制冷能力强的设备,并在控制器中设置合适的降温速率(如3℃/min),让系统平稳过渡。

  2. 冷凝水:在降温阶段,样品表面可能会产生凝露,这是该试验的目的之一。但要确保冷凝水能顺利从箱内排出,不会滴落到不该滴的地方。

  3. 传感器校准:温湿度传感器会随时间漂移,必须定期进行校准(通常一年一次),否则测试结果无效。

  4. 样品负载:样品的总重量和发热量会影响箱内的温湿度均匀性和变化速率。标准通常要求在空载条件下校验设备能力。如果样品很大或会发热,需要评估其影响。

  5. 严格遵守标准:不同产品对应的IEC标准可能对曲线有细微调整(如起始温度、循环次数、严酷等级等)。在设置程序前,务必仔细阅读您产品所依据的特定标准全文

总结

实现IEC标准湿度曲线是一个设备能力工程师参数设置经验相结合的过程:

  1. 拥有一台制冷和加湿能力强劲的合格温湿度交变试验箱是基础。

  2. 在控制器中精确设置各阶段的温度、湿度、时间和斜率(变化速率)是核心操作。

  3. 重点关注并优化降温阶段的湿度控制是成败关键。

  4. 定期维护和设备校准是保证测试长期有效的前提。